摘要: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既有聯系又有區別,兩者都與我們的生活健康方面息息相關。然而他們兩者之間也會在檢測上有所區別,通過兩者含義、作用和檢測項目的不同來表達兩者檢測區別。
一、含義及其作用的區別1.含義:普通食品,可供人類食用或飲用的物質,包括加工食品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,不包括煙草或只作藥品用的物質。
保健食品亦稱功能性食品。一個特定的食品種類。它具有調節人體功能的作用,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,適于特定人群食用。
2.作用:普通食品都能提供人體生存必需的基本營養物質(食品第一功能),都具特定色、香、味、形(食品第二功能)。
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、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,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,具有調節機體功能。
二、常規食品檢測項目的區別保健品檢測常規項目:
1.減肥類樣品:西布曲明、N-單去甲基西布曲明、N,N-雙去甲基西布曲明、芬氟拉明、麻黃堿、酚酞、呋塞米
輔助降血糖類樣品: 甲苯磺丁脲、格列本脲、格列齊特、格列吡嗪、格列喹酮、格列美脲、馬來酸羅格列酮、瑞格列奈、鹽酸吡格列酮、鹽酸二甲雙胍、鹽酸苯乙雙胍、鹽酸丁二胍、格列波脲
2.改善睡眠類樣品: 氯氮卓、馬來酸咪達唑侖、硝西泮、艾司唑侖、奧沙西泮、阿普唑侖、勞拉西泮、氯硝西泮、三唑侖、地西泮、巴比妥、苯巴比妥、司可巴比妥、異戊巴比妥、氯美扎酮、佐匹克隆、氯苯那敏、扎來普隆、文拉法辛、青藤堿、羅通定
所有樣品 鉛(Pb)、總砷(As)、總汞(Hg)、菌落總數、大腸菌群、霉菌和酵母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沙門氏菌等等
3.營養素補充劑:是指以補充維生素、礦物質而不以提供能量為目的的產品。其作用是補充膳食供給的不足,預防營養缺乏和降低發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險性。
食品檢測的常規項目:
1.理化常規 常檢項目:脂肪、能量、碳水化合物、鈉、膳食纖維、可溶性固形物、酸價、過氧化值
2.營養成分 常檢項目:營養標簽(能量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鈉、反式脂肪)
3.脂肪酸 常檢項目:反式脂肪酸、飽和脂肪酸/脂肪、單元不飽和脂肪酸/脂肪、多元不飽和脂肪酸/脂肪、總不飽和脂肪酸/脂肪
4、糖類 常檢項目:淀粉、果糖、葡萄糖、蔗糖、總糖、還原糖、低聚果糖
5、禁止添加的物質 常檢項目:蘇丹紅Ⅰ、蘇丹紅Ⅱ、蘇丹紅Ⅲ、蘇丹紅Ⅳ、甲醛、三聚氰胺
6、維生素 常檢項目:維生素A(視黃醇)、維生素C(抗壞血酸)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B1(硫胺素)、維生素B2(核黃素)、維生素B3(尼克酸、煙酸、煙酰胺)、維生素B4(腺嘌呤核苷酸)、維生素B5(泛酸)、維生素B6、維生素B8(生物素)、維生素B9(葉酸)、維生素B12
7、重金屬 常檢項目:鉛、總砷、鎘、銅、總汞、鐵、無機砷、鈉、鎳、銻、硒、氟
8、污染物 常檢項目:苯并芘
9、瘦肉精 常檢項目:克倫特羅、萊克多巴胺、沙丁胺醇
10、
性激素常檢項目:孕酮、雌二醇
11、毒素 常檢項目:黃曲霉毒素B1、黃曲霉毒素M1、展青霉素
12、微生物 常檢項目:菌落總數、大腸菌群、糞大腸菌群、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、志賀氏菌、腸球菌、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、副溶 血性弧 菌、霉菌計數、酵母菌計數、嗜滲酵母計數、阪崎腸桿菌、耐熱大腸菌群、大腸埃希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乳酸菌檢驗、綠膿桿菌、腸桿菌科、商業無 菌、產氣莢 膜梭菌、亞硫酸鹽還原梭狀芽孢桿菌、肉毒梭菌、銅綠假單胞菌、糞鏈球菌
13、農藥殘留(農產品) 常檢項目:六六六、滴滴涕、三氯殺螨醇、氰戊菊酯、溴氰菊酯、氯菊酯、乙酰甲胺磷、殺螟硫磷、樂果、敵敵畏等
14、食品包材檢測 常檢項目:己內酰胺、丙烯腈、甲醛、游離甲醛、游離酚、鄰苯二甲酸鹽特定遷移、鄰苯二甲酸酯含量、銻、鋅、高錳酸鉀耗氧量 CODMn、蒸發殘渣-水、蒸發殘渣-4%乙酸、蒸發殘渣-20%乙醇、蒸發殘渣-65%乙醇、蒸發殘渣-正己烷、重金屬(以Pb計)、脫色試驗-乙醇、 脫色 試驗-冷餐油或無色油脂、脫色試驗-浸泡液、苯乙烯、乙苯、氯乙烯、阻濕性(透濕/水蒸氣透過率)、阻氧性(透氧/氧氣透過率)、熱封強度、剝離力、 拉斷力(橫向+ 縱向)、伸長率、撕裂強度(直角撕裂)、沖擊強度(抗擺錘沖擊)、摩擦系數、溶劑殘留、抗菌性、防霉性、防腐性
15、食品添加劑 常檢項目:甜味劑、合成色素、防腐劑、面粉添加劑、膨松劑、漂白劑、保水劑等
食品檢測